專題分享
扳機指
過度重複的手指活動會引致肌腱勞損和發炎。漸漸地,肌腱便會腫脹起來,收窄了管道的活動空間,令手指活動受阻。若情況惡化,腫脹的部位更會形成纖維化結節,使肌腱無法再順暢地滑行。患者漸漸發覺手指活動十分費力和疼痛,並出現如彈弓般的活動狀態。(了解更多)

肥胖與健康
根據2014年4月的行為風險因素調查,香港約有40% 巿民出現超重或肥胖的問題。與此同時,衛生署統計數字亦顯示香港小學學童過重及肥胖率有上升的趨勢。而另一邊廂,減肥廣告在明星效應下大行其道。很多女士們為著弄走身上「多餘」的脂肪,對巿面上瘦身和減肥產品趨之若鶩。見到這些現象,很多人不禁會問:我的體重標準嗎?我有控制體重的需要嗎?(了解更多)

你健康嗎?
常言道,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。香港人生活緊張,飲食、作息不定時,增加患有慢性疾病的風險。隨着科技的進步,我們愈來愈容易在網上取得健康相關的資訊。但究竟何謂健康?有什麼方法可以測試?(了解更多)

卡路里與體重控制
要控制體重,大部份人會從飲食習慣著手。相比之下,研究指出恆常的運動習慣效果更見顯著。透過運動消耗身體 的熱量能達致消脂減肥的效果。我們每消耗3500卡路里便能減去1磅脂肪。若持之以恆,再配合節制的飲食,愈來愈瘦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。

腕管綜合症
腕管是手腕裡一條讓屈指肌腱、血管和正中神經通過的隧道,由腕韌帶與腕骨溝共同組成。在正常情況下,肌腱的活動不會影響正中神經的運作。但當腕管內的空間縮窄時,便會引致正中神經受壓,形成腕管綜合症。

顏面神經麻痺/ 貝爾氏麻痺
顏面神經(Facial Nerve)是腦幹分支出來的第七對神經線,它負責控制臉部肌肉的活動,使我們能做出各種表情和開合眼睛。當一側的顏面神經受到損傷,便會引起該側的臉部肌肉喪失活動功能。顏面神經麻痺(或作面癱)最常見的成因為顏面神經受病毒感染 而引起發炎,導致神經線麻痺。此症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士。(了解更多)

拇趾外翻
拇趾是由一節蹠骨和兩節趾骨所組成。蹠骨與趾骨間的關節(即蹠趾關節)內外皆有韌帶的保護,讓蹠趾關節在足部著地時保持著正確的位置。正常的蹠趾關節呈一個少於15度的外翻角。拇趾外翻是蹠趾關節外翻角大過20度的前足變形情況。此骨科毛病除了影響足部的外觀,更會構成痛症和走路平衡力不足等不良後果。(了解更多)
